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黃榮海
像往常一樣,11月23日上午6時許,定安縣龍湖鎮正統村委會文堂村一組脫貧戶陳有道一大早就起了床。給豬喂食、給地松土……忙完農活,他又趕緊開著卡車趕往附近的村落進行建筑工事。
和他一起的,還有同村的幾名村民。一談起陳有道,大家都不由得都豎起了大拇指,“自從跟著道哥干,大伙兒的生活都越來越好了!”
聽到大家夸贊,48歲的陳明道有點不好意思。眼前這個皮膚黝黑、有些清瘦的定安人,雖然個頭不高,骨子里卻永遠有著一股吃苦耐勞、永不服輸的勁兒。
“七八年前,我因為意外摔傷了腰,無法外出務工。也就是在那時,我們家的收入一路下滑!睉c幸的是,病痛和困難沒有擊垮陳有道的意志。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,2014年被納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,自己很快就享受到了當地政府提供的住房、醫療、教育等多重保障政策。雖然這份“大禮包”大大減輕了這一家人的經濟負擔,但陳有道心里總想著,“咱們不能光等著政府幫忙!”
得益于早前在外多年從事建筑行業,陳有道練就了一身建筑施工的好本領。2017年身體好轉后,他很快便在鎮政府與幫扶人的引導下,聯系上了不少施工項目。憑著勤勞、吃苦、肯干的精神,當年年底,陳有道就摘下了貧困戶“帽子”。
雖然撕下了“貧困”的標簽,但陳有道并沒有為此松一口氣。一直以來,正統村的村民都依靠蔬菜、水稻種植維持生存,增加收入較為困難。這些現實狀況,陳有道都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“自己雖然掙了錢,可村里很多人還并不富裕,我想帶他們一起學習技術掙點錢,把收入提上去!边@樣樸實的想法,也讓陳有道的身份從一個普通的“打工仔”,轉變為村里小有名氣的“務工帶頭人”。
不少正統村村民跟隨他外出務工,全村就有7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他的帶領下實現了務工增收。王亮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以前我們沒本領、沒出路,總覺得干工地活不行,但現在我們在有道哥的帶動下,不僅學會了施工技術富了‘腦袋’,還為家里富了‘口袋’,成功脫了貧!蓖趿琳f,現在自己平均每月至少都能拿到2000元的收入。工事多時,甚至還能拿到3000元。
干活期間,還有許多村民分享,得益于陳有道的帶領,村里還有不少的“懶漢”正在逐步轉變思想,加入到務工隊伍,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。
“現在政策這么好,咱們更加不能‘等靠要’。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只有靠自己勞動得來,咱們的心里才會感覺踏實!”聽著在場村民分享著自己的喜悅,陳有道也一邊搬移腳手架,一邊給大家鼓勁。
望著自己正在親手搭建的新房,陳有道也笑著跟記者分享了一個好消息!敖衲12月份,我們家也要在原有的一層樓房基礎上加蓋第二層,用作大兒子的婚房?恐覀兦趧诘碾p手,喜事一件接著一件,我們的生活一定也會越變越好!”